最高法將在深入調研后制定相應程序規則
“未來,消協將能夠替消費者免費打官司。”昨天,全國人大常委會召集法工委、最高法、中國消協以及相關專家,對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新消法)中解決消費者維權難的問題進行細致解讀。
新消法第47條規定,對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中國消費者協會以及省級的消費者協會,可以代表消費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賠償訴訟應該納入公益訴訟
“中國應把賠償訴訟納入公益訴訟范圍。”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教授吳景明說,在消費者領域,特別是大規模的、受害人不特定的、小額分散性的這些權益損害賠償,如果讓消費者自己去主張,訴訟成本太高消費者不會有積極性。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就應列入公益訴訟,消協可以對造成死亡的、腎摘除的、造成一般傷害經過治療會康復的,根據不同的傷害情況提起訴訟,代表不特定的人群。最后根據法院判賠數額對號入座領取賠償金,這在中國還是很有價值的。
新消法第23條規定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等服務,6個月內因商品或服務瑕疵發生爭議,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
商家舉證有利于消費者勝訴
“舉證難一直是困擾消費者進行維權訴訟的一大難題。”中國消費者協會法律與理論研究部主任陳劍說,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規則,消費者要證明其購買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瑕疵很困難。比如新購車內空氣污染的問題,全國能做這種鑒定的機構非常少,鑒定費用也很高,讓消費者舉證很困難?,F在6個月內出現瑕疵,需要經營者舉證,這對于消費者來說是非常大的利好。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
法官張進先表示,新消法第23條的規定其實就是舉證責任倒置,把消費者的舉證責任合理分配給經營者。因為經營者與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由對自己產品比較清楚的經營者舉證,可以提高消費者勝訴的幾率。
深入調研后定程序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張進先表示,公益訴訟在我國是新鮮事物,新的民事訴訟法對公益訴訟做了相應規定,新消法也作了原則性規定。消協免費替消費者打官司不會從中分享任何利益,減輕了消費者負擔,利于維權。
“目前啟動這一訴訟程序還涉及到起訴的條件,誰來為消協的訴訟費埋單,勝訴后消費者如何受償,裁判的執行等新問題,最高法將就此進行深入調研,抓緊研究制定相應的程序規則。”張進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