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外出打工的村民越來越多,棄地不種土地現象越來越嚴重,因此土地流轉便呼之欲出,以土地流轉加快產業發展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價值,又給農村留守人員提供了就業機會,實現了農民門前也能致富的夢想。
盛夏時節,在寧強縣高寨子鎮肖家壩村沈家溝有機茶示范基地里,年近五旬的村民沈玉勤正在使用節水噴灌系統給茶樹澆水,他說:“真是沒想到,老了還能用上現代化的農業設備,省事、省力、又省時;現在不僅能夠在家坐收租金,干活還能得到企業發的工資,一天輕輕松松就能拿到四五十塊錢,這都是土地流轉帶來的實惠。”溝里1000多畝土地以每年每畝500元的價格成功流轉后,就建起了沈家溝千畝有機茶示范基地。
在高寨子鎮,像肖家壩村一樣實施了土地流轉的村已達10個,流轉土地10100畝,占全鎮可耕種土地面積的53.7%,也造就了該鎮茶、畜、干果、蔬菜等農業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又一個奇跡。
解決撂荒:發揮土地最大價值
肖家壩村現有農戶742戶,2410人,可耕種土地面積1737畝。近年來,由于村里近三分之二的勞動力都外出務工,許多家庭無法顧及家里的土地,再加上隨著機械化的發展,土地分散經營的弊端越來越凸顯,先前作為“民生根本”的土地,如今卻變成了“雞肋”。
“要想解決棄地不種的問題,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必須讓閑置的土地流轉到種植大戶手中,進入公司化經營的軌道。”高寨子鎮人大主席高強說。
在玉皇觀山上,有肖家壩村300多戶村民實施了退耕還林的坡地2580畝,全部都種的是茶樹。之前由于農戶都各自為營,加之每戶的茶園也就三五畝,規模較小,各戶投入和管護沒有跟上,茶園幾乎沒有效益,慢慢地就變成了荒坡。
玉皇觀山上茶園撂荒問題引起了縣農業部門和鎮政府的重視,經多方工作和算賬對比,一些村民紛紛同意把經營權轉給茶葉企業,寧強千山茶業公司與村委會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千山茶業公司以每畝每年300元從農戶手中把茶園承包過來,而農戶則可以在自己原來的茶園里管護、摘茶、施肥、干零活掙錢。
2007年以來,高寨子鎮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大力引導農民按照市場機制進行土地使用權流轉,通過出租、轉包、轉讓等形式進行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使農業向產業化、規?;?、集約化發展,給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高寨子鎮政府負責政策支持和外圍協調,由企業和村委會協商,召開村民大會討論表決,依據全體村民討論結果,村委會和農業企業簽訂土地流轉合同,農戶在土地流轉花名冊上簽字認可,初步形成“政府協調、市場推動、農戶主動”的流轉機制。
龍頭帶動:培育三大流轉主體
眼下已進入三伏天,酷暑難耐,但走進位于大安溝村半山腰的王貴應千畝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里,卻涼風習習,一片蔥蘢,猶如春天。
薛家壩村村民趙秀萍每天都會來這里上班,工作八個小時,月收入2000多元,加上企業租用她家4畝地的租金,年收入近3萬元。像趙秀萍一樣,在這家企業上班的村民有50多人。
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涉農龍頭企業逐步成為高寨子鎮的流轉主體。
為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高寨子鎮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拉動作用,通過發揮土地這一生產要素的集聚效應,加快了全鎮農業結構調整的步伐。
寧強縣生態生豬專業合作社集中流轉土地300畝,投資120萬元建起一個大型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專門回收養殖戶的豬糞,經處理利用在蔬菜種植上。僅此一項,合作社就為高寨子鎮解決了近200名農村剩余勞動力。目前,高寨子的茶葉、中藥材、林果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有10余家。
以涉農龍頭企業帶動發展現代農業,是高寨子鎮強勢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又一舉措。寧強千山茶業公司在往年承包1900畝土地的基礎上,今年又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肖家壩村1000畝土地。魯峰生態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流轉了300多畝土地建成了萬頭生豬養殖場,前年又流轉承包土地500多畝規范化栽種無性系茶園,把茶葉第一鎮的名號打得更響,在高寨子鎮,像千山公司一樣土地流轉超百畝的大戶已達11個,包括縣上六大茶葉公司都在該鎮流轉土地建有基地,該縣最大的設施蔬菜基地落戶該鎮,2個萬頭生豬養殖場投產達效,目前該鎮已建成省級農業示范園區1個,1個市級農業示范園區剛又通過省級評定,縣級示范園區8個。
精心打造:催生五大“產業工人”
在位于薛家壩村鷹嘴巖山上的寧強縣玉帶興林公司的核桃園里,一年到頭每天都有30多位固定的村民在干活??偨浝韯蚜几嬖V筆者:“因為核桃園在山上,村民干活遠,公司每天都會派2輛面包車接送他們上下班,每天管2頓飯,一年下來,僅村民工資支出就近40多萬元。”
受益的不僅是高寨子鎮農民。在玉帶興林公司承包農活的鐵鎖關農民劉志國這幾年跟著劉懷良,賺錢在寧強縣城建起了房子,今年就可以入住。他說:“等這一陣子忙完,我一定要請劉老板到新家去喝酒。”
不論是在核桃園干活的村民,還是在茶園、生豬養殖場干活的村民,他們每天按時上下班、月底按時領取工資,還都掌握了農業產業種養、管理新技術,大家都親切地稱他們為“產業工人”。長時間親身接觸,他們熟練掌握了新技術,除了為所在企業、周邊的大戶搞好服務外,還為自己發展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高寨子村村民王貴山在蔬菜基地學習蔬菜種植技術后,2010年也通過土地流轉承包土地80畝,建起了王家壩蔬菜基地,種植了西紅柿、黃瓜、茄子、圣女果等時令蔬菜,專銷寧強縣城的各大超市,供不應求。高寨子鎮經濟發展辦主任白元發說:“這家伙,這幾年可賺大了。”
農村土地的集中流轉,促進了農村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帶動了高寨子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現代農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茶葉、生豬、中藥材、干果、蔬菜等五大農業主導產業發展迅速,以產業化、組織化、標準化為特征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初步形成。茶葉、生豬養殖等特色產業已形成了“一鎮一業、一村一品、規模連片”的專業化生產布局。
目前,高寨子鎮茶葉面積達到1.38萬畝,位居寧強縣第一位;發展設施蔬菜1220畝,規范化種植中藥材7500畝;林果以建設薄皮核桃生產基地為特色,建成薛家壩村優質核桃示范園3500畝;生豬養殖實施“退川進山、規模發展”,推行標準化生產,全鎮規模養殖場達到10個,上半年出欄生豬4.3萬頭,產值達6758萬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為高寨子鎮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巨大活力,有力地促進了農村主導產業的形成和發展,通過土地流轉,促使經營者按照市場需要組織發展高效現代農業,不僅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而且促進了農業板塊經濟的打造。目前,全縣流入茶葉、生豬養殖、中藥材、干果、蔬菜等五大農業主導產業的土地面積占到流轉總面積的90%以上,實現了農業的規?;a、集約化經營、特色化發展。
對于土地流轉,省人大代表、寧強縣千山茶業公司掌門人王友泉認為,土地流轉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價值,又給農村留守人員提供了就業機會,實現了農民門前也能致富的夢想。對下一步的土地流轉,王友泉說,流轉土地發展農業產業,周期長、投入大,見效慢,一直還是有些擔心,土地流轉是在摸索中前行,缺乏相應規范性政策支持,好在現在省政府出臺了指導意見,給土地流轉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據,這將有利于加強土地流轉合同的管理,維護其嚴肅性,既能保護農民的利益不受傷害,也不會挫傷企業發展農業產業的積極性,讓農民和企業實現雙贏。